黄姚古镇的夏日在线炒股融资配资,青砖黛瓦间渗透着凉爽的古韵,阳光斑驳地洒在幽深古巷,每一缕轻风都低语着千年故事。
随着暑期的到来,在黄姚古镇艺术村研学基地,随处可见前来写生的游客,他们背着画架行走在青石巷道,或驻足沉思,于山水间汲取灵感,或用画笔绘画,将“峰丛古镇,梦境黄姚”映入纸间。
广西美术家协会到黄姚艺术村开展“书画翰墨润童心 携手关爱伴成长”公益活动。
“空壳”蜕变,艺术点亮乡村
推窗见绿、抬头赏景、起步闻香,是如今黄姚镇新寨村的真实写照,但在几年前,这里还是一座不折不扣的“空壳村”,环境脏乱、产业空虚,大量村民外出务工,留下一栋栋无人问津空房子。随着黄姚古镇成功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,古镇的游客量和知名度逐步提高,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,立足现有资源,使“沉睡资产”变“增收活水”,持续巩固黄姚古镇成功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果,成为破解“空壳村”的一道难题。
近年来,昭平县通过组织相关部门前期到浙江、四川、贵州等地实地考察、学习、借鉴,一条探索“艺术乡建”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,促民增收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。2023年,昭平县以“政府引导、企业参与、多元投入、变旧为宝”的方式,通过整合衔接资金8939.8万元,建设打造集“休闲康养+旅游度假+艺术研学”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,引进黄姚古镇“粤桂公益写生基地”,建设黄姚古镇“艺术村”。使得景区旅游业态得以丰富,乡村风貌得以改善,群众也吃上了“旅游饭”,端稳了“致富碗”。
研学团队在黄姚美术馆开展教学活动。
艺术加持,重塑古镇新貌
随着“艺术村”项目的开工建设,新建了道路、管网等基础设施,配套完善了500平方米美术馆,12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、31套高端民宿、168套学生公寓。使村子里实现了可看可留的旅游功能,又能满足艺术家驻留、创作的需求。
黄姚艺术村内配套完善的食堂餐厅。
依托这些硬件载体,千百名家绘黄姚、童心绘未来、黄姚自然艺术季等画展和美育活动纷至沓来,艺术家们“妙笔生花”,通过一幅幅作品,宣传古镇新貌,开启共建共享、共美共富乡村与艺术的“双向奔赴”。今年5月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广西中国东盟艺术研究院副院长、荣誉教授田其斌积极响应黄姚美术馆发起的爱心公益行动号召,将其作品通过公益平台进行拍卖,将所得爱心款用于昭平的助学公益事业。“这里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,能通过自己的画笔去帮助大山里的孩子,回馈社会,这是对我来说是一段有意义且难忘的记忆。”田其斌表示。
画家田其斌(左一)在黄姚古镇内写生。
“写生经济”转化发展动能
随着大量艺术研学旅游团队的进入,“写生经济”在短期内迅速成为推动黄姚古镇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,由此催生黄姚古镇开发住宿餐饮、师生接待、学术交流、书画展销等旅游业态,今年运营以来,黄姚艺术村已和省内外150所高校及艺术培训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,接待来自全国各地艺术院校的学生、画家、艺术生约1.2万人次。今年上半年,黄姚古镇共接待游客约66.16万人次,同比增长69.69%;实现旅游消费约1181.57万元,同比增长70.34%,带动乡村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。
村里有了人气,如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便成了“头等大事”。通过制定《黄姚文旅产业园项目资产收益分配及带农益农方案》,将项目产生收益后按收益的42.5%平均分配方式分配给全县72个脱贫村,有效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“造血”能力。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黄姚扶贫移民安置点搬迁人口、周边村脱贫户约300人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,每人(户)年增加劳务或经营性收入预计1.5万元,让村民们实现了住在“风景里”,吃上“旅游饭”的美好生活。
对于艺术村未来的发展,昭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徐懿萍表示: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唱响‘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’的主基调,从文旅新业态的打造、旅游精品路线的串联、艺术交流活动策划等方面下功夫,持续巩固黄姚古镇创5A成果,推动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,并利用黄姚古镇景区的影响力,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,真正做到兴一个产业,活一片经济,富一方群众”。
撰文:陈坚升
通讯员:昭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梁玮玮
供图:黄姚艺术村写生基地
从现金分红比例来看,大部分公司拟分红比例在30%以上,部分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达到50%至60%。例如,丸美股份公布的2024年中期分红计划中,确定的分红比例上限较高,表示在满足分红条件的基础上在线炒股融资配资,中期分红的金额不超过当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60%。